“哥,乱套了,全乱套了。”
温妮扫着当下各式娱乐资讯,伸手不停的晃动着身边的始作俑者。
“全骂飞了。”
“漂亮。”
李灿笑嘻嘻。
国外节奏如此巨大,一切全在李灿意料之中。
什么叫自由,自信?
实话实说,完全就是极端压抑的自卑所导致的,欧美在外貌焦虑上那一直高出夏国一万个版本。
越是缺什么就越想强调什么,在医美企业需要制造焦虑来牟利的极端大环境下。
这种超出魔怔的在意便很好理解。
物化与丑化这么一打。
看起来乱套。
但实际上呢?
正是因为原本审美被绑架,或是审美主张被压抑的绝大多数人,有了“美”与“丑”的共识,并且敢于阐述自己的理解后。
这才能有条件去谈丑化与物化的故事。
细思极恐的便是如此。
跳过了“什么是美”的定义,直接以人类本能审美作为基础来叙事,虽然火焰烧的很旺,但根基已然改变,并且正随着争议不断加强。
已经没几个人讨论一些有争议的欧美角色到底是丑还是一种另类而多元的美。
讨论的是为什么亚洲游戏女角色就是漂亮,讨论的是亚洲人审美为什么就更好,讨论欧美审美到底怎么了。
也就是说。
外网的网友们已经确定,亚洲的是美,欧美的是丑,更加确定,以往的欧美是美,而现在变丑了。
这样的潜移默化很可怕。
一旦扩大到其他领域,就会产生认知惯性。
一如当年夏国落后灯塔先进时,谈起灯塔的东西,就会想到“高端”“高科技”“高质量”“优秀”“先进”“自由”“美”等词汇。